今日时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专业历史及背景

青岛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优先发展的专业之一,成立于2004年,2005年即获得材料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并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招收混凝土材料方向博士研究生。202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型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核心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还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以及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山东省第一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我校作为全国首批15所地方高校之一获批“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获批国家留学管理基金委员会的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滨海城乡建设工程材料性能提升与绿色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德沿海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合作研究中心、山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与绿色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校混凝土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学科平台,拥有2个专业教研室、3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计算机中心,并在青岛市小麦岛共建有海洋试验暴露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形成了以先进土木工程材料与海洋功能材料为特色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大专业方向,成为山东省及沿海区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专业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方向上逐渐构建了完备的专业体系,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品学优良、身心健康、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端正严谨的学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较为宽广的学科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分析、计算和试验方法,具备良好的获取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200余项,主持完成了奥运工程、胶州湾海底隧道、青岛海湾大桥、青岛地铁、台山核电等重大建设工程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友谊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500余篇。

专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三、学生情况

1.以五大节为载体,依托学生会与科技创新协会、绿丝带健心协会、思源社、语言发展协会、土木年华协会五大社团,开展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阳光体育节、心理健康节、志愿服务节系列活动。举办测量技能大赛、吸管造楼大赛、高空护蛋结构创意设计大赛、垒硬币大赛等各式各样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学院现有社会奖学金:建772奖学金、伟东奖学金、环球奖学金、宏茂奖学金等,激励着学子不断进取,砥砺前行,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2.学院现有社会奖学金:建772奖学金、伟东奖学金、环球奖学金、宏茂奖学金等,激励着学子不断进取,砥砺前行,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3.发挥学科优势,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出发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五个一工程”,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三年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3篇,专利45项。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9项; 互联网+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金奖5项、银奖7项;第九届三创赛国家级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第七届创业竞赛国家级特等奖;新加坡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竞赛国际赛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两项。

4.2021届毕业生,材科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47人,升学率35.34%,创历史新高。

四、师资情况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48人,特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人选1人、国家优青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洪堡学者1人、青年泰山学者2人、香江学者1人、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现拥有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4个。

专业带头人:赵铁军教授、副校长

俄罗斯院士,F.H. Wittmann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 金祖权 教授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学校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8年内修满学分。主干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研究方法、土木工程材料、高分子材料、建筑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本专业现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群1个、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多种环境下混凝土材料性能虚拟仿真实验”等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培养山东省优博、优秀学士论文8篇,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出版教材17部。本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着力打造海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高分子涂层材料等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并积极建设海洋腐蚀与防护、纳米复合材料与工艺等课程。本专业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教学工作为中心,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涉及建筑结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建筑装饰材料、海洋工程材料、新型智能材料等材料与技术的相关应用领域,如房地产行业、材料生产行业、汽车行业、机械行业、商贸行业等,毕业生遍及全国与材料领域有关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设计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并已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为全国特别是山东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依托本专业的专业特点,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了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部分毕业生已就职于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作为复合创新性人才服务于双一流院校的教学、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