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
一、专业概况
软件工程专业始建于2008年,并开始招生,2009年软件工程服务外包方向开始招生。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群支撑专业”,2022年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软件工程专业秉承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全面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形成了“产出导向育人、产教融合育人、竞赛平台育人、科教融合育人、创业孵化育人”的五维一体一贯穿育人培养体系,构建了教、产、赛、研、创环环相扣、融合提升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软件工程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专业和工程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工程创新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能力,能够从事软件工程相关领域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师资力量及学术科研
软件工程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多位老师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专业工程背景;合作企业现有专业教师30余人。近五年,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项目20余项;纵横向项目经费300余万元;申请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SCI及EI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和教材6部。
四、主干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主要核心课程: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等。
五、专业特色
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水平大学等平台,建成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1)以产出为导向,构建以三级项目和课程建设双驱动的教学模式
基于OBE理念,形成了知识体系鲜明、教学过程连贯的课程群,建设了课程实验项目、课程设计项目、毕业设计项目三层递进式实践项目体系;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改革,构建了包括教学设计、在线测试、在线答疑、教学评价等环节在内的完整在线课程体系,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2)构建产教融合育人下“六共同六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坚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融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融合、共同进行教学实施与工程实践融合、共同建设双师队伍与技术团队融合、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基地与企业场景融合,共同建立质量保障评价体系与用人要求融合”,开创了企业全程深度参与的新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共建立了20个产学研合作及学生就业创业基地。
(3)构建着重培养创新能力的“四级渐进式”课外竞赛育人平台
依托院、校、省、国家学科竞赛平台,构建了包括“课程知识竞赛、综合专业技能竞赛、创新设计竞赛、创业规划大赛”的“四级渐进式”竞赛育人平台。近三年学生参与科创竞赛比例超82%,在国际ACM-ICPC亚洲区程序设计大赛中获银牌1项、铜牌2项,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大赛等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33项,省部级奖项205项。
(4)构建科教融合的“三方共引”培养体系
从教授团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校企共建研究院科研平台三方共同牵引,形成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协同的研究创新能力提升培养体系。
(5)构建面向创业能力培养的“二融合一贯通”运营模式
融合地方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力量,融合学校、学院和学生社团三级管理团队,构建“进-管-帮-出”一贯通运营服务机制,建立了精准施力创业孵化运营模式。近三年学生获批国创、省创项目30余项。
六、升学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规模稳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院校和企业的一致认可,就业质量居学校前列。本专业毕业生适宜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优秀毕业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研究生。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互联网Web应用技术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工作,优秀毕业生在阿里巴巴、美团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就业。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第44届国际大学生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获1项银奖
校园程序设计大赛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山东省第十届ACM程序设计竞赛取得1项银奖、2项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