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
一、专业概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2001年,2007年获批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2009年获批青岛理工大学校级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2015年获批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支撑专业,2017年列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计划,2020年获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2020年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校考查,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图1工程教育认证通过证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山东和青岛,面向全国,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及电子信息产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专业和工程素养,具备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工程创新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能力,能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传输、通信电路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产品设计、应用开发、系统运营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成长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道德素质: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考虑法律、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因素,坚持社会利益优先的原则。
2.专业能力:具有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
3.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工程实践能力。
4.自我发展:能够跟踪调研专业领域技术前沿,并通过自主学习不断适应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变化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
5.社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在不同职能团队中展现出组织、决策与沟通协调能力,在团队中担当技术骨干并具备承担领导角色的能力。
三、师资力量及学术科研
本专业教师37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多位老师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专业工程背景。近几年承担项目包括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市厅级项目二十余项;横向项目700多万元等;教师近五年发表SCI/EI检索、中文核心论文120多篇,编著教材2部。目前专业有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思政示范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专业教师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华东赛区、省级微课比赛、校级讲课比赛和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多项教学奖项。
四、主干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电路原理A、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数字电子技术基础A、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B、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等。
五、专业特色
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学生人文与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以致用。本专业配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践场所,针对各门课程都配有相应的训练平台和仪器设备;中电41所、松下电子(青岛)等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学生依托专业教师科研项目获批多项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同时积极参加“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山东省机器人竞赛等赛事并荣获多项佳绩,例如仅2023年获第十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1项;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赛等省级一等奖25项、其他奖项80余项。通过各种项目和竞赛,提升了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学生综合素质较高。
图2第十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部分证书
图3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证书
六、升学就业
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于90%,从事的工作有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生产管理、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本省、北京、上海和生源地的省会城市,同时每年约30%的同学考研至国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国外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本专业毕业学生受到企业和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好评。
图4马晨茜同学在墨尔本大学读研究生
图5王永雄同学(前排左三)在曼彻斯特大学读研究生
图6唐泽兴同学在伊利诺伊大学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