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应用物理学

一、专业概况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未来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应用物理学则是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应用于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型学科。青岛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厚基础、精专业、重应用”的培养方针,形成了以物理学为基础,以光电技术应用为主要方向,具有青岛理工大学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型本科专业,学制4年,合格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我校物理学科建设肈始于大学物理教学,历经时代发展,2006年招收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信息工程方向)本科生。2016年本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为顺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扩招至每届3个班(含1个校企合作班),目前在校生430人(含校企合作)。2016年成立校级量子物理创新教研团队,承办了“中国密码学会量子密码专委会学术年会”和“全国量子物理青年学者研讨会”, 2018年3月成立“量子物理实验室”。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布局,学校在学位点动态调整中增设物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

二、人才培养条件

1、师资队伍

应用物理学专业师资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62%,硕博占比达96%(博士约占74%),具有海外经历11人。现有省特聘教授、省教学标兵1 人,山东省省优青1人,引进校级以上高层次优秀人才20余人。专任教师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60余项,总经费近千万元,近5年来,在国际主流物理期刊发表SCI科研论文300余篇,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20余项,2021年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教学设施

本专业设在我校嘉陵江路主校区,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功能机房、数字图书馆和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校园网络遍及办公室、实验室、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处,为本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对外交流以及学生的学习和课外研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支持。除公共教学设施外,本专业拥有青岛市遥感成像与精密测量技术创新中心、校级量子物理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设置大学物理实验室、专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三个教学实验室,设备价值500余万元,拥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近20家。

3、办学特色

经过十几年的成长与发展,应用物理专业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1)学业导师制:

自2015级开始,本专业实行学业双导师制,学生入学时便为其配备2名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的学业导师(教授+青年教师),在生活、学习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和帮助。

(2)开放实验室:

物理专业在现有公共基础实验室基础上,对专业学生实施全员全天候刷卡自主进入开放实验室。使物理专业本科生自大一开始进入实验室,在专任实验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完成开放性实验,在专业提供的创新实验平台上,逐年提高参加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人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数,增加毕业设计(论文)中实验论文比重。开放实验室的最大培训效果,使同学们在各级物理学科竞赛中均获得了好成绩。

(3)物理科技文化节:

物理专业每年定期举办"格物人独立,明理梦启航"物理科技文化节,通过举办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和物理前沿科技讲座,给物理专业学生传播最新物理科技领域的知识,并提供考研等方面的咨询,提高学生对近代物理的认识,引导同学们积极投身科学与技术创新,为梦想启航指明方向,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4)本科生进课题组: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在现有开放实验室制度下,定期选拔部分大二和大三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精准指导,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培养模式,打通本科生和硕士生培养过程,为攻读硕士学位在学术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定期选拔部分大二和大三本科生参与校外联合培养项目或暑期学校,比如参加暑期学习班、与境内外名校联合培养,大三下学期推荐学生去国内知名985高校或中科院参加夏令营等。

三、办学成果

1、学科竞赛成果丰硕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有着优良的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传统,截止到2021年,物理专业学生参加物理、数学类学科竞赛获国家一等奖7项,国家二等奖7项,国家三等奖13项,山东省(东部赛区)级一等奖57项,省二等奖76项,省三等奖60项,获奖总学生数近600人。我校获优秀组织奖3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8人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7项(国家级18项,省级29项),学生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同时,专业重视本科生的境内外交流与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为本科生作报告50余场,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进行长期稳固的学生交换与访问活动。

比赛名称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人数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8-2020)

国1,省7

国6,省6

省2

22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2019-2020)

6(特1)

1

11

18

2014年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科技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

1

3

0

12

2015年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科技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

1

2

2

15

2016年山东省第八届大学生科技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

2

3

2

21

2017年山东省第九届大学生科技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

2

3

2

21

2018年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

3

2

2

21

2019年山东省第11届大学生科技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

3

3

1

21

2020年山东省第12届大学生科技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

2

4

2

24

2021年山东省第13届大学生科技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

2

3

2

21

2017年第一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物理竞赛

A类0

A类1

A类1

37

B类7

B类12

B类16

2018年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物理竞赛

A类1

A类4

A类2

94

B类36

B类30

B类21

2019年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物理竞赛

A类3

A类6

A类8

99

B类16

B类25

B类41

2020年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物理竞赛

A类8

A类1

A类1

10

2016年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0

1

0

3

2017年第八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

0

0

1

5

2018年第一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区)

0

0

1

5

2019年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SUPT)

0

1

0

5

2018年山东省第一届光电设计科技创新大赛

1

3

2

18

2019年山东省第二届光电设计科技创新大赛

2

3

1

18

2019年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东部赛区)

0

0

2

6

2019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决赛

0

0

1

1

2019年山东省第一届大学生光电竞赛

12

12

18

42

2020年山东省第二届大学生光电竞赛

6

12

6

24

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2020)

3

1

2

30

2、考研、就业屡创佳绩

本专业人才培养包含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技两个教学模块:前者使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功底,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后者培养学生突出的光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光电信息的获取、检测、传输和处理等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熟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专业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方针,积极走访调研学习交流,集思广益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和科创项目立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项目申报,并利用青岛的本土优势,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的资源与机会。

毕业生通过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物理学各分支领域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业面非常广,尤其是光学、光电子学领域;也可从事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或其他技术工作;或通过进一步深造,能够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部门与物理学、光电子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研发等工作。综合历届毕业生情况,考研平均录取率35%以上(2022届毕业生考研率39%),其中50%的学生考入“211、985”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初次签约率达91%以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100%。

2022届毕业生考研录取情况

姓名

录取院校

录取专业

学科门类

刘铭

北京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

工学

孙伟

大连理工大学

工程力学

理学

徐静

福建师范大学

光电信息

工学

王叶

广西大学

物理学

理学

何奇倩

广西师范大学

物理学

理学

王宴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光学工程

工学

徐永泽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学

理学

王政贤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

工学

孙杰

河北大学

光学工程

工学

王圣博

湖北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

工学

孙昊雯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

理学

张基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光学

工学

张安宁

南京邮电大学

光学工程

工学

李伊凡

青岛大学

物理学

理学

王浩南

青岛大学

物理学

工学

许传龙

青岛理工大学

物理学

理学

陈进

青岛理工大学

物理学

理学

王秀华

青岛理工大学

物理学

理学

刘荣达

青岛理工大学

物理学

理学

陈乐

深圳大学

光学工程

工学

陈笈

苏州大学

物理学

理学

吴延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

工学

高如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集成电路

工学

贾道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

工学

王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

工学

武良隆

西安交通大学

物理学

理学

张志豪

湘潭大学

物理学

理学

孟德朝

新疆天文台

物理学

理学

刘晨越

中国地质大学

通信工程

工学

王宇航

中国海洋大学

电子信息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