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发布人:zsb 发布时间:2019-12-25 浏览: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简介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前身是环境工程系,成立于1980年,2002年正式更名为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40年来,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共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12000余名,在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1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徽

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教授32人(含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1人。学院现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5个本科专业。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资源与环境、土工水利(市政方向和暖通方向)3个专业学位培养方向。

2  学院本、硕、博体系

2019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已通过建设部本科专业评估及复评估。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一流培育建设学科,市政工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学院下设7个教学系(部、中心),分别为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能源工程系、环境科学系、化学基础教学部和本科教学实验中心。我院在校本科生总数1981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人。

3 2019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

4 2019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复评

近年来,学院积极对接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在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生态环境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建筑节能及人工环境等研究领域的特色优势不断彰显,一批攻关成果在南水北调、污染治理、服务北京冬奥会、清洁可再生能源、高原列车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5 学院科技成果奖

近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院在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15项,省部级项目100多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近5年,发表科研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有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年均荣获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30余项。学院重视党建及工会工作,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山东省模范职工小家”、“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工人先锋号”、“青岛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6 学院教学成果奖

学院实验室总面积5400m2,仪器设备总值约7000余万元。拥有化学与环境监测实验室,暖通与热能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4个本科教学实验室。拥有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冶金炉渣高效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环境生态工程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装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余热利用及节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能源与环境装备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暖通与热泵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新型环保技术实验室等10个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平台。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山东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协)办国内外高端学术会议近10次,2019年成为国际水协(IWA)正式成员。与美国、德国、挪威、瑞典、新加坡、韩国、日本、加拿大、伊朗、香港、台湾等国家(地区)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交流联系。

7 青岛理工大学——新泽西理工学院(NJIT)2019年暑期学校合影留念

咨询老师:刘龙  18669876850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概况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专业二级学科,是一门专注于水的社会循环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和专业。专业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水质净化、水污染控制、水的收集和输送,市政管网及建筑给排水技术。

专业1965年开始办学,1979年开始招生本科生,是山东省成立最早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多次均以优秀成绩通过建设部本科专业评估(认证)。2019年首批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3年获批市政工程硕士点,2010年获批市政工程博士点。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本专业在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位列前七,为5级水平。目前在校本科生有712人,已为社会培养了三千余名本科毕业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为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应用、外语读写及信息获取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专业素质训练,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领域,承担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毕业5年后能成为本专业业务骨干,并能够通过升学、继续教育或其它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职业能力。

专业特色

40年的发展历程,专业不断践行“工学结合,多元育人”的办学理念。从多方面积极构筑专业底蕴,锤炼专业特色。

在培养方案上,强化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实践结合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建设了多个校企实习实践基地,同时校内建有模型仿真中心,作为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科技创新基地。搭建学生和企业及社会的沟通桥梁,提高了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在全国科技竞赛中多次获奖。

给排水专业学生在污水处理厂参观实习

给排水专业学生参加全国竞赛并获奖

重视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先后与德国、挪威、美国、日本等十余所国际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流、教师互访等活动,邀请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访问,为在校期间表现良好的优秀学生提供出国(境)交流学习机会。

给排水专业学生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参加暑期学校

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全职专任教师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和省部级人才6人。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比例为 53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 72%,引进新加坡国立大学黄浩勇教授等5位高端外国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参与本专业的教学任务。教师队伍年龄梯队合理,40岁以下教师占比50%

专业负责人毕学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先后荣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奖、山东省优秀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有: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水质工程学、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

学术科研

专业主要研究领域有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再生水回用技术、水质净化技术、输配水管网优化、膜处理技术等。近年来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几十项,多项成果应用于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在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与控制措施研究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上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给排水教师近年来获得的科研奖励

奖助学金

专业设立多种奖学金、助学金,奖优扶困,包括新生奖学金、新生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同时设立校友奖学金“水基金”,本专业学生奖学金覆盖率为40%

升学就业

毕业生继续深造率约为30%,其中超过60%进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双一流名校。每年有数名优秀学生通过推免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大学的录取。

专业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近年来毕业生的供需比达到1:3左右,学生毕业后会进入设计院,大型建筑公司,环保公司,政府机关以及大专院校。

专业宣传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赵方超 17860757850   zhaofangchao@qut.edu.cn

 

 

环境工程专业介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门类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3002。本专业成立于1980年,为山东省首个该类专业,1996年获批山东省第一个硕士授权点,2007年获批“山东省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立项建设,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对接产业专业群项目,201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环境领域唯一)。2019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地方院校33个,山东仅2个)2020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为山东省内第二家。环境工程专业历经近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具备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300余所开设环境类专业的高校中,专业排名稳定位于前20%以内。

1 环境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山东省双一流学科(培育,省内唯一)

3 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面向国家建设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适应未来科技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具备水、气、固废、土壤、物理性污染等污染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基础理论、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环境污染防治及资源化利用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技术研发、科学研究、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有《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规划与管理》、《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95%以上师资具有博士学位,分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群马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强,全部老师均具有3个月以上实践经验。其中,4名教师具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近五年,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五项,发明专利五十余项,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显著。经过40年的建设及发展,本专业在水污染控制及污水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生态工程、大气污染控制、环境评价与管理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学科排名稳步上升。2016年的教育部第四轮评估中,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级别为C,排名在前80位左右。2019年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发布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一流学科排名中,为并列21位。

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孙英杰教授(博导)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危废专委会委员,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环保部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查专家,山东省和青岛市环境应急与危险废物处置专家库专家等。先后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居全校各专业前列。学生培养质量高,30%毕业生通过推免或应试进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知名高校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深受社会认可,能够在政府环保相关部门如环保局、监测站,市政污水处理厂、环境与市政设计研究院、科研院所、环境设备制造厂家、环境监测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企业等从事与环境工程相关的技术工作。知名校友众多,活跃在科研教学、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取得了突出成绩。

4 学生获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二等奖

专业主要科研平台有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能源与环境装备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环境生态工程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余热利用与节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新型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中心工程等。实践基地有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团岛污水处理厂、麦岛污水处理厂、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青岛水务集团、青岛首创瑞海水务有限公司、青岛能源热电集团、青岛小涧西垃圾填埋场等。

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及行业设计大赛中获奖。专业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了紧密关系,开展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专业具有完整的管理制度: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制度。专业拥有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奖励优秀学生的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省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关注困难学生的新生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励志奖学金;专业校友捐赠设立的“环基金”等奖学金,可覆盖约40%的专业在校生。

4 专业颁发奖学金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环境问题相当严重,国家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而环境工程专业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将承担重要责任。青岛理工大学地处青岛,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将担负重要历史使命,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环境工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欢迎报考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宣传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张宜升  环境工程系主任     15166627377

 环境工程系副主任  13963904221

 

 

环境科学专业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始建于2000年,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被评为青岛市重点学科,是青岛理工大学新兴的理科专业和特色专业。201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环境领域唯一)。本专业具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环境生态、环境污染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1 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批复文件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的环境科学类应用型人才;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专业主干课程有主干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仪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

2 学生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后可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 。主要就业去向有三种: 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 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

教学团队由承担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的19位骨干教师组成,是一支以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学术氛围浓厚、创新能力突出的团队。团队中青年泰山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  2人、教授  5人、副教授  8人、中级职称  6人。目前具有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3人、省级精品课程  1门、校级精品课程  4门。

3环境科学系教师队伍组成情况

4 环境科学系教师每周教学研讨会

专业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固废处理处置与土壤修复、 环境生态工程、 环境功能材料与新能源。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0余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累计2000多万,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5 环境科学系教师获得的山东省本科及研究生教学成果奖

环境科学专业2020年以后招生2个班,每班32人,64人,山东省生源50%左右;男女比例11;欢迎全省排名60000—65000名左右的考生报考。

专业联系人:

徐爱玲     13789862902

  唐敬超     18866482400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简介

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于1983年成立,1985年开始招生,并于1993年获得“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是省内首批;2009年获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16所院校之一)。在全国180余所开设本专业的高校中,本校排名稳定在14-16名

专业历经近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是目前山东省内唯一具备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学校。于2009年、2014年及2019年三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群建设专业。

本专业主要涉及室内人工环境营造及能源应用技术。现代社会,多数人员约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各类建筑、交通等),室内人工环境技术关乎舒适、健康、高效及能源应用等。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能源应用、室内污染净化控制、各类交通工具人工环境营造等都属于本专业的应用领域。目前,建筑总能耗中30%—40%是由本专业的暖通空调系统消耗的,本专业不仅在建筑节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现国家绿色低碳高效的能源目标中也承担着重要责任。

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深受社会认可,能够在设计研究院所、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设备制造厂家、市场销售、能源企业及各类管理技术部门,从事人工环境营造(人居环境、健康环境、交通工具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各种领域)以及相关的能源应用(供热、制冷、空调)、节能及能源管理等方面相关的技术工作。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居全校各专业前列。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授4名,博导2名,90%以上师资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注重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获得山东省讲课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等;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强,近五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发明专利三十余项,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显著。

专业负责人胡松涛教授(博导)是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得“青岛市青年科技奖”、“青岛市劳动模范”、“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山东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首届百名优秀引进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带领团队承担了青藏高原列车及高铁动车通风空调系统、海水源热泵系统、地铁废热源利用系统等科研工作,多项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CAR-ASHRAE专业设计大赛”(含大赛一等奖)、“人工环境学科基础竞赛”及行业设计大赛中获奖,获教指委颁发“竞教实践学校”称号。

本专业特设 “暖基金”奖优助困,由毕业校友发起,自2013年起已发放7届合计资助金额90余万元,累计奖助270余名学生;充分体现了本专业毕业生回馈母校的精神,形成了我校暖通特色文化。



教师指导学生多次在全国CAR-ASHARE设计竞赛中获奖,基于我校的优异成绩,组委会特为我校颁发2009-2018特别贡献奖及最佳参与奖。

 

建环学生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

 

 

 

 

2019年专业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工作汇报会

 

崔红社老师带队获得2019年海尔磁悬浮设计大赛学生组设计先锋和卓越指导教师奖(全国唯一)

2019年度建环专业暖基金颁奖典礼

        教师带队参加竞赛活动照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概况:青岛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501),始建于2004年,是我校顺应能源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满足国家能源环境对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整合本校能源、环境、建筑设备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成立的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新型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专业旨在培养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理念及绿色能源意识,具备电、热、化学等交叉学科知识群的复合型创新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青岛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是泰山学者能源环境装备设岗专业,近几年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途径,已形成了结构合理而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本专业现有全职教职工19人、特聘教授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国家公用设备注册工程师2人,60%以上师资具有博士学位,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能源领域知名高校。

主干课程:《传热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燃烧基本理论》、《热泵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建筑设备自动化》、《工程热力学》等。

专业特色:在大数据互联网能源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青岛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区域能源综合规划、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互补供能理论、微尺度高效传热及生物质能清洁利用技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1 可再生能源互补供能

2 能源梯级利用

学术科研:目前青岛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拥有教育部“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余热利用及节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能源与环境装备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城市灾变预防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围绕本专业特色研究方向,已建成冶金炉渣余热综合利用、生物质热转化、热力环境实验、过程控制、高温水源污水源热泵、流体控制等高水平专业教学实验中心,教学科研实验面积3000余平方米,配套装备先进、在国内该领域处于一流水平,部分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业在工业余热回收、流体调控、高温热泵、低温制冷、清洁能源利用及多源互补供能等研究领域取得优异成果,其中,针对目前我国钢铁生产过程中高温炉渣处理能量损失高、耗水量大的情况,本专业科研人员在高温异质颗粒离散运动颗粒间的传热传质机理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国际先进的高炉渣余热利用装备并实现了工业应用,该成果2012年获得了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专业与海尔医用设备事业部成立超静低温智能装置联合实验室,在低温医用冰箱和航天冰箱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打破了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部分省部级科研平台

升学就业:近年来,在省市部委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本专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奖助学金覆盖率达到30%以上,学生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多次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制冷空调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获得优异成绩,毕业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考研成功率32%以上,培养质量得到企事业单位及知名高校的广泛认可。本专业就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厂热力、热泵空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从事各种能源利用系统以及能源转换与利用装置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联系人:孙晋飞 18802095987

上一条:土木工程学院
下一条:理学院